姜南倪爱莲小说全篇完整在线阅读(寻找古丽)热门章节列表
在后面行李就垫在下面当板凳。我们还在车上唱歌,中华儿女志在四方……” “路上有什么特别的风景吗?” “哪有眼睛看风景唷,车在路上颠,人在车里颠,心在肚里颠。喔,徐根娣还颠吐了。我就坐在那个挡板边上,赵宝铃一直死死抓住我胳膊。力气大得来,那片皮肤青了好多天。” 提到徐根娣和赵宝铃这两位老朋友,姜南很想问问她们现在身在何方,难道没有回上海?为什么倪女士会联系不上她们? 转念一想,六十年时光漫长,任何事都可能发生。联系不上,大概率就是最坏的那种可能,还是别戳伤心处了。 于是她问:“你们坐了多久才下车?” “不记得了。”倪女士怆然摇头,“我不记得坐车去哪里,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坐的车。” “这里……”她悲伤地敲打着太阳穴,“都是一段段的,我不知道哪些发生在前面,哪些在后面。” 她声音哽咽,鼻孔也开始堵塞,发出呼呼赫赫的喘息。老太太仰靠在椅背上,双手无力地盖住面孔,眼泪就顺着指缝间的皱褶流淌。 倪女士是个典型上海老太太,想来讲究做人要有腔调。哪怕刚刚经历过沙尘暴,她也会腰板挺直,端庄平静得好似不过一场茶杯风波。 在她身上看见这样毫不掩饰的痛苦,这还是第一次。 姜南的心也跟着揪起。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,她似乎被劈成了两个人。 一个姜南正在感同身受,来时一路的无名之火被眼泪彻底熄灭。她完全理解倪女士的不诚实,就像她从小也会隐瞒受伤。因为没有人能理解和帮忙,暴露伤口只会让自己显得无能可笑。 这个她只想给老太太一个拥抱,告诉她:“我来帮你。” 另一个她正暗搓搓庆幸:寻找丢失的记忆,这可真是一个好题材。 姜南伸手握住老人枯瘦的手臂,安抚地捏了捏,心里已经有了主意。 “吐鲁番附近就有一个军垦团场,说不定就是从这里搬过去的。如果你什么都想不起来,我们可以先去那儿看看。” 她打开手机导航,找到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:“从这里过去只有二十五公里。我们现在出发,还能在那里吃个午饭。” 倪女士抹掉眼泪,翻开她的宝贝地图册确认了一下,声音又恢复了克制: ![]() “谢谢。勿用你陪,我自己可以找到。” “七十四岁的倪女士。”姜南伸手在小房车的把手上敲打两下,“你是不是又忘记了,你的驾照已经过期,自己开车就是非法驾驶。” 倪女士不吭声。 “不要以为从市区偷偷开到这里就算成功。新疆这一路过来,检查有多严你是看见了的。真的哪天把车扣下,你怎么去找古丽?” “怎么找古丽是我的事。”老太太闷闷地说,“你也该去做正经事。一天到晚只晓得拍照,不赚钱喝西北风喔?” “心疼我呀?”姜南笑了,示意倪女士和她交换位置,“那你就更应该让我跟着一起,拍拍照,拍拍视频好赚钱。你那几条视频很多人爱看。有人看就是流量,有流量我就有钱赚。” 倪女士不情不愿地坐回副驾驶,忽然问:“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?” 说是走错火车站就太丢脸了,姜南弯弯唇角,打火起步:“我有高科技。所以你不要妄图把我甩下,甩不掉的。” 倪女士下意识朝架过运动相机的方向瞟了瞟,嘴角朝下拉:“那些视频把我拍成啥样子了?不好看可不行。” “好看得很。还有人问你的旗袍哪里买的,想给她妈买同款。” 小房车顺着公路一路朝南。烈日下,黑褐交错的戈壁滩间或闪着白光。姜南忽然减缓车速,朝窗外努努嘴:“那个,你从前见过吗?” 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上,出现了若干个形状、大小都差不多的土堆,井然有序,排列成行。姜南昨天第一次在照片上看见时,只当是一座巨大的墓场。 倪女士倒是立刻给出了正确答案:“这是坎儿井呀。” 她喃喃念出一段顺口溜:“大戈壁,两个怪。一个伸脑袋,一个缩脖颈。伸脑袋的是地窝子,缩脖颈的是坎儿井。” 姜南知道地窝子是什么,不过这的确是坎儿井。 她把车停在路边:“下去看看,说不定你就想起来了。” 她们走上土堆,从凹陷的堆口俯瞰下去,黑洞洞的,不知其深几许。这就是坎儿井的竖井。 竖井不是水井,井底却有暗渠。暗渠的源头是地下水源,源源不断流淌出渗入地下的雨水和高山雪水。暗渠从她们脚底经过,流向远方的村庄。在那里,水流会涌出地面,变成滋润村庄和田地的欢快小河。最后汇入涝坝,积蓄成塘。 吐鲁番自古干旱少雨,又多风沙。寻常的打井开渠,根本保不住水流。这套复杂又奇特的坎儿井,就是古人利用吐鲁番盆地的自然落差,与太阳戈壁争夺水资源的办法。 姜南昨天特地买了门票,又请了解说,很认真地了解了这项伟大的工程。 她知道,就在她们站着的燥热戈壁下方,有一千多条人工长河蜿蜒交错,连绵不断。它们的长度总合是五千公里,相当于一条黄河。 这是一年复一年,一代复一代,持续了两千多年创造的水利奇观。眼前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土堆,就是地底长河在地面上的唯一标志。 可惜手头没有无人机,辜负了浩荡景象。 倪女士绕着井口转了两圈,突然说:“我打过坎儿井。” 她口气笃定,还扬起手臂比画:“二十五托一个井口。” 第54章一个量词,一段臂展和一盘葡萄干 “二十五托?” “这样张开手臂的距离,就是一托。”倪女士解释,“那时候条件艰苦得很,没有尺子,就用这个办法来量。应该是维族老乡教的。” 姜南将信将疑,伸开双臂从脚边的这眼竖井走向另一眼。 比二十五托多了大半托。 她又试了试另外几眼竖井,有的比二十五托多一些,有的比二十五托少一点。 “每个人身高不一样的呀,高一些的人,手臂张开也长一些。”倪女士也伸出双臂,同她比较臂展,以此证明,“我肯定没有记错。” 姜南对她的记忆力可没这么信任。她查了查,成年人平伸两臂的长度,还真是基本等同身高。这个长度,在古代有个专有名词,叫庹。 发“托”的音,第三声。古人计一庹为五尺,相当于今天的166厘米。 “真有意思。”身高一米六八的姜南,俯瞰自己平伸双臂的影子。 她买过门票,听过讲解,知道坎儿井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伟大工程。脑子里有一个崇高而模糊的概念,就像曾经在都江堰和京杭大运河时一样。 直到此时此刻,久远的历史,形而上的概念,突然就变成了一个近在舌尖的量词,一段自己张开的臂展。 她看着自己的影子和倪女士的影子碰触,交叠。从汉代到六十年前,有多少人是这样伸展双臂,以身为尺,在这片土地上测量、劳作,代代相传?5000公里的地底长河,是多少个人的臂展之和? “庹”这个古老的量词,被一代代南腔北调念走了音。它所代表的艰苦劳动,依然与戈壁长存。 阳光越来越炽烈,在镜头里形成五彩光斑。姜南按下快门,拍下了井眼和倪女士绝对不够五尺的影子。 这那是荒漠甘泉,和一个大写的人字。 有关坎儿井,倪女士还有一些记忆。 比如土堆旁散落的枯枝干草,她说这不是垃圾,是竖井的井盖。刮大风的天气一定要找东西把井口遮住,免得泥沙刮下井,否则就要人下去疏通了。 “我没下过井,下井的都是老兵。”她看着黑洞洞的井口,艰难地打捞记忆,“男同学挖土,我们女生帮忙运土,用簸箕和竹筐。用不了一天,半天下来十根手指头都磨出血泡。” 可惜她能记起的,也就只有这么多了。 “手指头能磨出血泡,说明那时候还没有干过太多粗活。”姜南煞有介事地分析,“这段记忆一定是在你到新疆后不久。” 已知条件一,在吐鲁番火车站下车,没有再搭乘火车,说明去的团场不会太远。 已知条件一,初来乍到, |
精彩图文
一尸三命后全家哭晕在我坟头:结局+番外(傅斯年陆倩倩)完结版全文免费阅读_一尸三命后全家哭晕在我坟头:结局+番外大结局全章节阅读(傅斯年陆倩倩)
一尸三命后全家哭晕在我坟头小说(傅斯年陆倩倩)TXT无套路在线+无广告结局
(书荒必看)莫小花顾弈钧小说TXT无套路阅读
独家梧桐树下的等待夏秋桐:结局+番外精编之作(宋云深夏秋桐)电子书畅享阅读
宋云深夏秋桐(梧桐树下的等待夏秋桐):结局+番外评价五颗星
时染陆远舟小说(陆远舟时染)章节目录+起点章节(时染陆远舟)全篇清爽版在线
方梧顾庭方梧顾庭深深完结篇(方梧顾庭方梧顾庭深深)章节目录+章节前文(大风,吹倒梧桐树)全章无套路在线
重回八零我踹了丈夫一心上大学(顾昭言沈秋月)小说免费在线阅读_重回八零我踹了丈夫一心上大学全本免费小说阅读(顾昭言沈秋月)